首页

惠奈酱 ts localhost

时间:2025-05-29 10:49:16 作者:金融“活水”润湾区 助广州南沙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32341

  中新网广州5月28日电 (记者 王坚)《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下称“南沙金融30条”)日前发布,从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等方面提出30条重点举措,为进一步助力南沙发展提供新机遇。

广州南沙(资料图)。南沙区政府 供图

  南沙,这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创新不断,助力企业发展。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下称“南沙开发区国资局”)28日介绍了南沙多个金融创新举措。其中,自2022年8月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以来,南沙发挥“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优势,将气候投融资创新服务打造为亮点特色,切实解决南沙企业发展与融资难题。

  通过组建气候投融资专营机构——广州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中心,打造“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论坛品牌,建设气候投融资交流展示大厅,常态化举办“南沙投融荟”活动,南沙搭建起了面向世界的产融对接平台,护航区域企业“破浪”前行、茁壮成长。依托该大会,一批绿色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和项目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与合作机遇。

  这种政府做“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的故事常在南沙上演。走进气候投融资交流展示大厅,整齐摆放着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祺迹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等南沙逾1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业务介绍及融资需求,向来访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资方进行直接展示,全力为企业拉订单、找合作、寻融资、谋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沙一直在金融发展上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2022年11月,《关于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印发,对设在南沙先行启动区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今“南沙金融30条”再落地,多项优惠政策持续叠加兑现,将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活力。

  南沙开发区国资局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按照“南沙金融30条”要求,以深化国家级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引领,以助力企业“获得投资、获得融资、获得订单”为目标,继续靠前服务南沙企业,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实施,精准推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3月20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据优合集团联席董事长、首席信息官丁军介绍,全球优顶特产业网通过全产业链链接、全场景触点、全生态构建和全流程数智化的总目标,实现温控农产品(肉、水产、水果、蔬菜)全产业链资源共享、生态共建、互利共赢,努力打造极致客户服务体验。

“中国醋都”清徐创新食醋检测技术 保障食醋质量安全

与此同时,上榜作品一如既往集中在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余地区只一部湖南作品(话剧《沧浪之水》)和半部南京作品(《望星河》由北京和南京的艺术机构联合出品)上榜,反映着华语话剧的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五一”假期,隋唐古风穿越洛阳城

丝韵满江南,时尚苏州湾。10月18日晚,第十三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暨2024苏州湾时尚周圆满落下帷幕,四天时间里全面展现了盛泽时尚纺织产业创新发展的风貌。活动期间,2024苏州湾时尚趋势发布会在苏州湾文化中心举行。活动中,2024自行车时尚设计和色彩趋势发布秀、羽绒服流行趋势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决赛作品秀、国风国潮趋势发布秀等创意十足的舞台秀亮相T台,模特身着充满创意和美学元素的各式服装逐一登场,各个作品多角度展示了设计师们独特的设计语言、多元的设计理念、超前的设计思维,为现场观众带来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为观众呈现一场的精彩的艺术盛宴。本届纺博会和时尚周双展合一,“秀、展、赛、会、商”五大板块一体联动,精心打造了从原料、面料到现货的全产业链展会,参展企业超300家,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了覆盖各领域的超万款面料,连续推出了19场时尚发布秀、4场设计赛事和2场行业大会,并同步举办了云展会,线上线下观众达2800万人次,吸引了5.1万名国内外纺织服装采购商。据悉,本届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以“绿色供给·降碳减排”为主题,旨在推动纺织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杨静雯 周阳 吴淼 袁时轩 钱斌祺 制作 葛勇)

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这是我向往的生活”! 外国驻华使节与专家走进花茂村,点赞乡村新风貌

广州12月8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省纪委监委“南粤清风网”8日通报,日前,经广东省委批准,广东省纪委监委对东莞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李毓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答记者问

第四,深入实施财政贴息政策。这也是实施设备更新的一项重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贷款的本金每年贴息1.5个百分点,贴息期两年,中央财政投入200亿元,“真金白银”支持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预计可以带动相关的贷款规模6600多亿元。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农业领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